“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新型保暖内衣是智商税吗?
发布时间:2024-12-06 10:47 浏览量:5
进入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保暖衣物进入销售高峰期。薄如蝉翼的“面膜衣”、贴合皮肤还不闷汗的“肌底衣”、兼顾轻薄与保暖的“速热衣”……今年,商家们开发出了多款新型保暖内衣,宣称运用了“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等“黑科技”,既轻薄又美观。
“自发热内衣”真的能自己发出热量吗?新型保暖内衣可以代替传统保暖内衣吗?新型保暖内衣到底是科技进步的产物还是噱头呢?12月5日,记者进行了采访了解。
『这个冬天 新型保暖内衣火了』
“我买了一套‘面膜衣’,穿上后感觉特别贴合,就像敷了一层面膜一样。”12月5日下午,家住西安市经九路的苏沐对记者说,“面膜衣”穿着柔软又无感,完全没有那种“穿了秋衣秋裤”的沉闷感。
家住西安市文艺南路的张女士,在今年“双11”活动期间选购了一套“肌底衣”。“身边有朋友穿了说既好看又保暖,我便买来试试。”张女士说,“穿了以后,确实感到很贴身,有一定的保暖效果。”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冬天,不少人穿上了“自发热内衣”。“不喜欢穿厚秋衣秋裤的朋友可以试一试,薄薄的一层却非常保暖,堪称这个冬天的‘保暖美丽秘籍’。”苏沐说。
为了解新型保暖内衣在西安市场的销售情况,记者走访了多家保暖内衣品牌店。“我们店里没有‘自发热保暖内衣’,需要的话,可以看看其他材质的。”不少店的店员如此说道。在炭市街一店内,记者见到了在售卖的男士(女士)无痕保暖内衣,包装上标有“长效保暖恒久蓄热,37℃恒温”字样。
线上平台,“自发热内衣”销售呈现火热景象。商家们宣称保暖内衣中运用了“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等“黑科技”,既美观轻薄又保暖,完美解决了传统保暖内衣的所有弊端,甚至在-40℃穿都不会冷。
“传统保暖内衣主要以棉、羊绒、羊毛等面料为主,虽然保暖效果好但较为厚重,层层叠穿难免显得笨重。”记者咨询时,一网店客服介绍,“新型保暖内衣是这个冬天的优选。”
在评论区,不少消费者对效果赞不绝口,但也不乏吐槽:“保暖效果和普通衣服没有什么区别”“真的不保暖,看来是智商税”……
『搭载了“黑科技”的保暖衣物靠谱吗』
据了解,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对购买自实体店和网店的3件不同品牌吸湿发热内衣进行专业检测。检测人员把吸湿发热内衣完全烘干后,放入温度为20℃、湿度为90%的实验箱里测试30分钟。结果表明,3件样品在吸湿后都产生了热量,温升程度基本一致,最高温升在7℃左右,30分钟内平均温升在2.7℃左右。
同样条件下,检测人员对传统纯棉内衣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纯棉内衣最高温升5.9℃,30分钟内平均温升在2.0℃。由此可见,自发热内衣比普通棉质内衣发热效果有一定改善,但温升差别并不高。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还曾对远红外发热内衣进行发热效果检测。结果显示,衣服确实发射出远红外线,也提升了温度,平均升温为1.6℃,但与其他吸湿发热内衣相比升温不算显著。
『提醒:广告语有夸大宣传之嫌』
专家表示,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热量不可能凭空产生,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发热纤维。所有的“自发热”,实际上都是借助外力发热的,目前市面上的“自发热内衣”,大部分是利用纤维吸湿发热的原理。其实就是吸收了穿衣者自身的水分,来达到发热的功能:当纤维吸收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纺织业内一般会采用多种纤维混纺来达到吸湿放热和排湿干爽的平衡,比如将腈纶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将这一类混纺纤维标榜为“自发热”的纺织品,其实是商家的一种营销套路。
远红外纺织品是一种高效的保温材料,发热原理是先吸热,再放热。它吸收的能量有两种:一种是环境中的能量,比如阳光中的可见光、红外线、远红外线等;另一种是人体自身发出的能量。远红外纤维吸收了这些能量之后,会将其转换成远红外线再辐射回人体,从而实现给人体供热。不过,远红外纤维造价较高,所以市场上真正的远红外纺织品并不多。
同样,石墨烯是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一种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优异的热传导性能。石墨烯纤维可以制造具有抗菌、除臭、防紫外线等功能的服装。但石墨烯纺织品造价高、制备工艺要求高,导致其难以量产,所以市场上百元上下的秋衣秋裤中添加的基本都不是真正的石墨烯。
深耕保暖内衣行业20余年的张玉明表示,轻薄与保暖本身就是矛盾的,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许多“黑科技”纺织品达不到商家宣称的效果,广告语有夸大宣传之嫌。同时他提醒,保暖内衣的紧身度应该适度,既不勒身也不过于宽松。紧身设计有助于保持体温,而过于宽松则可能导致冷气渗透,影响保暖效果。
来源:三秦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