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卖内衣又卖厂房,都市丽人营收重回30亿元,董事长郑耀南:今年目标是将门店开到5000家
发布时间:2025-03-29 12:43 浏览量:1
“中国内衣第一股”都市丽人的收入规模重回30亿元。
3月28日午间,都市丽人(HK02298)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10亿元,同比增长9.18%;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96.9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都市丽人2024年收入的增量,主要来自出售厂房等物业带来的超3亿元收入。而主营业务贴身衣物的销售出现略微下滑,公司称主要是部分电商渠道的收入计算方式改变所致,而实际上公司整体市场份额有所扩大。
2024年,都市丽人新开850家门店,截至年末门店数量已超4500家。在当日下午举行的业绩会上,都市丽人董事长郑耀南表示:“今年预计门店数将超过5000家,对店效的要求会比以前更高。”例如,都市丽人已经从单纯看重加盟商的出货量,转变到关注加盟商盈利情况上来。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业绩增长背后:一边卖内衣,一边卖厂房
过去几年,都市丽人曾经历转型阵痛期。因库存积压、定位失误、线下网络遭遇不可抗力冲击等原因,公司2019年—2021年连续亏损,直到2022年才正式恢复盈利。到了2024年,公司净利润从三四千万元回升到超亿元水平,营业收入也重回30亿元规模。
财报显示,都市丽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0.10亿元,同比增长9.18%;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96.96%。其中,公司主营业务——贴身衣物产品实现收入25.55亿元,而非主营业务中,物流收入为1.32亿元,产业项目销售收入为3.23亿元。
记者注意到,产业项目超3亿元的收入,是都市丽人2024年新增的收入项目,也构成了2024年主要的收入增量。财报显示,产业项目是指公司把位于东莞的旧仓库改造成现代化工业厂房及智慧物流仓储项目,其中部分面积用于出售,2024年已有4.7万平方米交付并确认收入。
而抛开卖厂房的非经常性收入,都市丽人2024年贴身衣物产品收入25.55亿元,相比上年的26.43亿元略有下滑。
都市丽人首席财务官蔡玮轩解释称,这主要是部分电商渠道由直营转为联营,收入计算方式由销售收入转为服务费所致,而非“百分百计入公司账上”,而实际上公司按照电商GMV(商品成交总额)计算的市场份额有所扩大。财报显示,2024年集团电商GMV超过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郑耀南表示,2024年公司电商渠道的经营策略发生转变。“我们不再全部自营了,而是找到了一批联营商帮我们。他们都是大商,我们叫‘招大商、扶大商’。因为他们原本在电商行业做的都是几亿元、十几亿元规模,电商经营能力很强,各自对某个电商平台都非常了解。我们双方合作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他透露,从GMV的角度,电商大概占到公司线上线下总零售额的三分之一。预计随着2025年与联营商的进一步合作,电商业务将成为业绩的另一增长动力。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全年新增850家店,主打“大省强县”
一方面是电商展现出增长潜力,另一方面,线下的实体门店仍是都市丽人的业绩根基。
背靠全国各地的加盟商,截至2024年末,都市丽人已拥有超过4500家门店,其中主品牌“都市丽人”门店占比为94%,“纯棉居物”门店占比为2.5%,“欧迪芬”门店占比为3.5%。这三个品牌形成了差异化、多层次的矩阵,分别定位于国民内衣、一家人的居家生活馆、大杯专业内衣,主要产品价位分别覆盖119元~179元、219元~299元、399元~469元,分别渗透大众、中高和高端市场。
据公司高管在业绩会上透露,都市丽人2024年新增850家门店。其中,线下街铺渠道仍然是“都市丽人”品牌的主要优势渠道,2024年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店铺仍实现了逆势净增长。此外,“纯棉居物”品牌实现了在购物中心渠道的突破,截至2024年末门店突破100间,业绩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47%。加盟商对“纯棉居物”的开店意愿积极,预计2025年“纯棉居物”有望实现店铺数量和业绩的翻倍增长。
对于线下渠道的策略,郑耀南表示,都市丽人主打“大省强县”战役,即聚焦河南、山东、四川、重庆、湖北、广东这六个人口大省(市),在大省的主要县地级市开设门店。而为了实现在当地市场的渗透,都市丽人2024年以高铁为媒介,布局核心站点,将广告覆盖到全国160余座城市及近千块广告屏幕。
“我们希望核心大省的基础打得非常稳固,让加盟商客户赚钱,然后再逐步进行全国布局。我们认为线下业务一定要很稳健地往前走。”郑耀南表示。
记者注意到,都市丽人之所以如此强调线下业务的健康发展,是由于此前走过弯路。过去,公司看重加盟商的一次性订货,靠出货量来撑起业绩,但对终端销售感知不足,无法及时根据市场反应调整货品,最终导致滞销,加盟商库存高企。加盟商赚不到钱的同时,也对总部造成“反噬”。
这两年,都市丽人调整节奏,将订货规则从“期货模式”转至“现货模式”,加盟商向总部的常规品订货比例逐步下降为30%。其余货品将根据终端销售反馈,及时调整,加盟商可通过B2B平台及时下订,提升产品售罄率和毛利率,降低渠道库存。
“我们转变订货规则后,能让加盟店变得更健康,让加盟商盈利。这是公司在过去两年间做得最好的一方面。”郑耀南表示,“未来,我们对店效要求还会变得更高。只有好的店效,加盟商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预计到今年末门店数量能达到5000家。”